生日不快樂?

Joey生日要謝謝大家幫他慶生!妹妹和其他同學合力烤一個蛋糕送給他、李校長帶著孩子唱生日個歌祝賀,看他彎著忙著腰切蛋糕,心裡真是感動對於一位已經不再這個環境的孩子他還是同等重視。 當期待中的日子來臨,會因期待太高造成心理失落越大。Joey希望今天一直保持開開心心的心情迎接這一天,卻和媽媽有4次的衝突! 每一次衝突的模式總是情緒碰撞後、道歉、合好,媽媽好累好累~ 直到鄭老師的提醒才明白這樣的循環不過是孩子將我的情緒展示給我看!他是我的翻版,雖然這是句常聽見的話卻從來沒刻印在心理,在這樣的情境與情緒中我卻像被打了一拳一般,原來處理孩子的問題必須先處理自己性格問題! 有了這樣的體悟,我更覺得好累好累~養小孩真麻煩,必須像剝洋蔥一樣一層一層往自己內心看,想偷懶打混過日子都不行!! 我常常不知如何面對Joey生氣卻又消極的情緒,他叨叨唸的破壞性語言常使我和爸爸讓自己的情緒都攪和進去,看到一個氣急敗壞的孩子,該自省的是同樣氣急敗壞的父母! Joey生日就在他不斷叨唸好爛好爛的生日、質問為什麼要1/6生下他不要1/7號生的情緒中結束。

廣告
張貼在 親子教養 | 1 則迴響

受保護的文章:這學期二年級到六年級的國語回顧

該內容受密碼保護。如欲檢視請在下方輸入你的密碼:

張貼在 老師分享, 語言花園, Uncategorized | 輸入你的密碼方能觀看迴響。

乖不乖?!

不「乖乖」安於體制得跟隨一條多數人選擇的路線前行,我們真的是「勇敢」嗎?而從眾真的就「安全」嗎?主流意識一定是對的嗎?跟別人不一樣會很危險嗎?
無意間看到侯文詠一本在談「不乖」的書,內容中有些觀點與故事很值得想一想,我覺得挺好的,分享給大家~

「乖」的文明固然能夠擁有穩定性,卻缺乏對變動的適應能力。這樣無法「自我改變」的文明當然是危險的。

長期觀察雁鵝的諾貝爾獎得主勞倫茲曾有個很有趣的觀察:
他發現由於母雁鵝喜歡色彩豔麗、翅膀肥厚的「肌肉男」型公雁鵝,同種競爭的結果,一代一代的公雁鵝變得色彩越豔麗,翅膀也越肥厚。不幸的是,鮮豔的色彩使得雁鵝更容易暴露,肥厚的翅膀更減緩飛翔的速度。這一切「同種競爭」的優勢正好是「自然競爭」的劣勢。於是,一代一代下來,雁鵝在大自然中,瀕臨了滅亡壓力。

就某個程度而言,這些「肌肉男」型的公雁鵝,像是順應社會主流的「乖」孩子,也得到了一定的回報。但雁鵝自己很難理解到,牠們同種競爭優勢,反而更加速了牠們被淘汰的速度。

這樣的觀察給我們的啟示是:順服主流,並且取得領先不是重點,重點是這個主流的標準,是不是大自然生存競爭的標準。

因此,希臘大哲學家亞里斯多德才會說:「吾愛吾師,但吾更愛真理。」

用東方的標準來說,一個亞里斯多德這樣愛「真理」更勝過愛「老師」的學生當然不乖。
但真理為什麼比老師重要?

答案再清楚不過了,如果愛老師是「倫理」法則的話,愛真理卻是更高層次「生存」法則。對一個群體來說,當然沒有比「生存」更加迫切的法則了。
也許有人要問:「倫理法則難道不重要嗎?」或者:「尊師重道難道不是好事嗎?」

倫理法則固然重要。但是沒有人規定「倫理」法則一定要跟「真理」法則牴觸啊。就以我過去從事的醫學研究來說好了,大部分的研究人員窮盡一生努力,就是為了找出證據,推翻前人或長輩的說法。這樣的推翻被稱為「創新」。科學的倫理就是以創新為核心基礎。

在這樣的科學倫理之下,有了這種「青出於藍、更甚於藍」的學生,通常老師是很有面子的。創新的學生不但不會被社會稱為「不肖」、「忤逆」,他的研究、論文,很多時候也成了老師的研究最佳的砥礪。我在醫學界的研究如果推翻了我老師的看法,他不但不會生氣或把我逐出師門,反而會因為「名師出高徒」而感到沾沾自喜。不但如此,這樣的文化也激勵了老師再接再厲,有了必須推翻學生研究的壓力,這種師徒競爭的熱鬧場面與佳話在西方的科學界是屢見不鮮的。

在這樣以「真理」為最高標準的氛圍裡,形成了一種視「不乖」為理所當然的科學倫理。不像「乖」文明像不可逾越的一攤死水,「不乖」文明擁有能隨著時間「改變」的變革能力。在這樣的制度裡,儘管子不必肖父,徒不必肖師,但創新卻可以隨著時代需求不斷繁衍、累積。

乖或不乖的結果與過程
或許有人認為,「不乖」固然創新,可是失敗的機會很高。就算老師說的不一定對,但相對之下,至少錯的機會少些吧。假設老師只對百分之七十,那麼乖也還是比不乖成功的機率大一點吧?

在我看來,這不是對或錯的機率高的問題。

我再說個故事。
從前我家小朋友從家裡到小學走路不遠,雖然路程只有一、二十分鐘左右,但為了安全考量,從小學一年級開始,我們還是讓他每天坐校車上下學。就這樣一直到了三年級的某一天,校車司機生病請假了。我們心想反正從學校到家裡只有四、五條街的距離,就讓他自己走路回家算了。

這本來應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沒想到一趟原本應該是一、二十分鐘的「旅程」,小朋友整整走了兩個小時才回到家。急得我們到處找他,只差沒報警了。

媽媽當然很生氣,覺得小朋友怎麼老是做出讓父母親擔心的事情,少不了一頓耳提面命。不過我關心的倒是這趟旅程他到底怎麼走,走了兩個小時?
吃過晚飯之後,我決定帶著小朋友重新溫習一遍他的回家之路。我們父子就這樣拿著地圖,在學校附近又繞了一、兩個小時,重新對照、印證每個可能的選擇,小朋友終於把從家裡到學校的路完全弄明白了。

我們從校門口出發,用小孩邏輯重新走過一次,我才發現這一趟旅程非同小可。儘管同樣的路程小朋友已經坐校車走過無數次了,但只要小朋友沒自己親自走過,對他而言就是陌生的路。到過別的城市自助旅行的人一定明白我的意思。要徹底認識一個城市,一定得自己拿著地圖,邊開車或邊走路,實際對照印證才行。如果只是搭乘遊覽車或別人的車,等到下次我們自己旅行時,到了同樣城市,其實還是搞不清楚東南西北的。

在這樣的情況下,每到一個十字路口,小朋友面臨了三個選擇。以五個街口的回家路途而言,就有三的五次方的選擇──換句話說,在完全陌生的情況下,他猜中並且幸運回到家裡的機率只有二四三分之一。光是這樣都已經很困難了,更何況,一旦在任何街口做錯選擇,之後他將面臨的是更多、更複雜的選擇──可見回家是一趟多麼艱鉅的旅程啊。

走完了這一趟多出來的意外之旅,我驀然發現,原來兩年多以來都能快速、準時到達學校的兒子,其實是沒有自己上學能力的。

兒子坐校車的經驗這讓我想起了所有國文、英文、數學……考高分的學生,就像我家小朋友每天能準時到校一樣──這些都不是真正的能力。有一天,當這些考高分的學生必須面對真實世界時,再高的分數、名校,能幫得上的忙恐怕是很有限的。

  你是心甘情願的乖、毫無懷疑的乖嗎?
  乖就能成功、乖就能快樂嗎?
  在一個今日的標準答案很快被明日淘汰的巨變時代中,只有不乖,才能確保你永不過時……

  從小到大我們一直被要求做乖寶寶、乖學生,最好大家都一輩子照著主流價值觀活到老、乖到老!那麼,為什麼現在卻反過來要「不乖」?

  當然,你也可以選擇繼續乖下去,但有太多疑問在等待我們去挖掘,有太多挑戰在考驗我們的應變力,有太多刺激在拓展我們的視野,而「乖」可能會讓你無法適應波動激烈的時代,「乖」可能逼你在遭遇挫折時選擇放棄……這樣的乖,怎麼會有進步的空間?人生怎麼可能獨一無二、精采好玩?

  試著用「不乖」的角度想想:為什麼「認真」拚不過「迷戀」?失敗又怎麼會比成功好?為什麼我們總是用「別人的腦袋」,而不是「自己的腦袋」想事情?為什麼「視野」遠比「眼界」更重要?……

  讓我們跟著一起想想,在一個今日的標準答案很快就會被明日取代的巨變時代中,如何突破那些別人給的標準答案,追求真正屬於自己的答案吧!

張貼在 父母成長, 教育哲學 | 1 則迴響

蒙特梭利與孔子

近身觀察了蒙特梭利小學快兩年

我常常思考

這樣的教育方式對人的影響

為什麼會有這麼多老師珍視喜歡這樣的教育理念

願意投資時間與金錢去學習

他們的熱情從何而來?

是什麼吸引了他們?

我以自己學習的經驗

在這個教室裡進行語文教學

其間個人價值與認知的衝撞 幾乎讓自己想要放棄再繼續

舉例來說:我第一次去教室時問校長你們有課表嗎?校長說:沒有!

那你們如何教學呢?校長解釋完後我仍然一頭霧水

一般的學校有教科書,教學規劃與進度  從課表與規畫可以看出學校如何經營課程  但是蒙氏的學校不容易看到這些東西

我跟他們去戶外教學  走馬看花  東逛逛西逛逛  令我瞠目結舌

可是這半年來 似乎舊有的經驗與新的理解融和在一起了

我的認識是從孩子身上看見的

學習的主體在兒童身上

仔細觀察每個孩子 天賦優勢與興趣都有所不同

要如何能依著小孩的發展 再適時的給予引導與啟發

這就是教育的藝術了

曾經讓我引以自豪的教案與課程設計

在教學現場的排序 似乎不再是那麼的重要

做中學

在團體生活中學習

適時的留白

不過度學習

我慢慢可以體會蒙特梭利教育的精神follow the child

其實與孔子的因材施教

是完全相同的

難怪蒙特梭利女士會被稱為西方的孔子啊!

張貼在 老師分享, Uncategorized, 教育哲學 | 2 則迴響

受保護的文章:體育課- 報紙的一天-情境劇演出

該內容受密碼保護。如欲檢視請在下方輸入你的密碼:

張貼在 照片影音分享, 老師分享, Uncategorized, 昶心事務 | 標記 , , | 輸入你的密碼方能觀看迴響。

一份真心的陪伴

偶然看到bubu部落格上的一段話:

“對待孩子並不像我們想的那麼難,真心誠意才會輕鬆;不過,也許不容易誠意的原因,是大人對孩子不感興趣;人對不感興趣卻需要表現得有興趣的事就會敷衍或應酬;大人是喜歡談孩子的事,但對象常常不是孩子而是另一個大人。”

這段話讓我立刻想到校長,每次看著校長對待孩子的認真與誠懇,臉上線條溫柔,漾滿了笑容,這樣的情景總會讓人心頭溫暖。然而因為他對孩子的興趣總遠遠大於成人,所以我有時會忍不住笑說:校長似乎比較不喜歡跟大人聊天應酬,而只喜歡跟孩子相處。同時,因為這份對孩子濃厚的熱情與喜愛,校長面對孩子的需求時,那份鄭重的心情與態度,有時也會讓我忍不住嘀咕:何須如此大費周章?對於習慣將成人間的對待看重於與孩子互動的大人們來說,校長處事的輕重緩急似乎不合成人社交邏輯,然而這份真心的陪伴是孩子生命中極其可貴的情感,希望他們長大後也會因為這份真誠看重的對待,而懂得自重與尊重他人!

 

張貼在 Uncategorized, 教室點滴 | 發表留言

紅毛城─校外教學日記

   1.早上7點4o分,苡潔媽咪打來,下雨,校外教學是否依舊舉行;苡潔水壺昨

                忘帶回,今要裝水帶去。

            2.愃羽媽咪打來,要通知梵顗媽咪,不接他們了。

            3.連絡梵顗媽咪,確定後再一次連络愃羽媽咪。

繼續閱讀

張貼在 老師分享, 學校活動分享 | 2 則迴響

小心玩火

國一姊姊回家
談到班上做實驗
有同學不會蓋酒精燈
不會點火柴

小三的弟弟在旁聽了
笑得很誇張
反而是我很驚訝
你甚麼時候會點火柴了

才想起 弟弟曾很熱切的討論
火苗四周那個位置溫度較低
在火週邊的哪個地方碰火最不燙
酒精燈為什麼不能從上面蓋熄

有一陣子他超愛點蠟燭
一個人對著蠟燭週邊邊摸邊看
也會在旁準備水
跟我解釋說
在學校做跟火有關的實驗要先準備防火砂和水

張貼在 花絮 | 標記 , , | 發表留言

大人要常在家裡請客

想起楊茂秀老師在一次演講中提起

大人哪! 要常在家裡請客
家裡一有客人來
戲就上演了!

不禁想起揚老師唱作俱佳的說起這段話的表情
楊老師演起大人門口笑臉迎接客人
轉頭就罵孩子 功課寫了沒 玩具拿出來分享沒….
好好笑

孩子從演戲中
學人生 學看臉色 學表達
都很重要

昶心混齡的環境
可以看出混齡學習對孩子的重要
每個孩子幾乎都可以很快的就察覺
其他人的個別強項在哪哩
誰在哪一項工作或遊戲中可以成為學習的對象

不只孩子間互相學習
家庭互動的頻繁
讓大人也成為這混齡團體的一員

媽媽不愛逛街沒關係
找其他愛逛街的媽媽一起血拼

爸媽不在不打緊
去誰家混 心裡有數

大人說甚麼話題會笑
說甚麼話題會吵架
孩子們看在眼裡
一肚子精明

張貼在 教育哲學 | 標記 , | 發表留言

孩子 謝謝你

記得有人曾問

哪有人願意出錢出力 還要出小孩

這是哪一種算盤

你想要得是甚麼

我始終是不怎麼回答得出來的

等著以結果來論成敗的人

總是有的

這也沒甚麼對錯

只是

旁人無法見到

我們多了許多單純陪伴孩子的享受

過程中的風景美好

因為孩子的不同教育方式

而擁有更多

激盪與歡樂

親愛的小孩

是我

要謝謝你們哪

萬事萬物皆有時

我只是想陪伴你

長成你自己的樣子

張貼在 教育哲學 | 標記 , | 1 則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