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同感

分享BuBu在部落格回答家長的問題:

相信“操練”的功能是我們不敢改變的原因,但是沒有進行思考的操
練並非就是正確有用的練習,最糟糕的是,一旦習慣這種學習方式,
長大了就無法脫離唯一的一種方法。我們現在不敢拿一個孩子來做兩
種實驗,所以只好整天幻想著外國的教育比較“活”,卻不想改變自
己的“死”。

我喜歡看現在的小朋友做功課,我認為教課書沒有問題,使用教課書
的方法有問題。昨天我問大家,我們是不是都承認現在的小朋友比過
去聰明〈我指的並非他們的成績是否比較好,而是反應更敏捷、可以
接受更多的學習容量〉大家都點頭了,那麼,比較聰明的孩子為什麼
不能用比較有深度的方法來教,而是停留在過去的操練裡?我覺得唯
一的原因是它涉及整個學習檢查方法不得不有的改變。改作業比親眼
看一個孩子寫下一個字的過程簡單得多,看答案比用對談來了解他的
思緒容易得多。

昨天我說過,一篇作文好好改比多寫幾篇要重要得多。多寫是操練,
討論架構、討論文字的遣用才是練習。但要如此做,第一是教授者要
完全專注以引發學習者的專注,第二是家長得改變對學習求“量”的
想法。這多難?

我們得好好問問自己,學習是為要孩子“學會學習”,為要他們能終
身自修,但大家一定會繞過來問我一個問題:「那眼前的競爭怎麼
辦?」所以我說,教育是改變家長的問題,不是我們改變孩子的工具

廣告
本篇發表於 父母成長, 閱讀延伸, 親子教養, 教育哲學。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

發表迴響

Please log in using one of these methods to post your comment: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