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老師的分享

一直很喜歡看鄭老師對孩子與教室的觀察記錄,字裡行間充滿了生動的畫面,讓人輕易就能進入當時的情境中。

一直也很希望老師家長與孩子們都能來說說自己的生命故事,聊聊童年的回憶與趣事,讓彼此有份更親密熟稔的情感。

而下面這篇出自鄭老師之筆的文字中有她的生命故事,也是昶心生活中真實細膩的觀察記錄,我們讀完後,想和所有的家長分享~~

————————————————

記得武荖坑畢旅,最後一程是手工羹湯,園裡有一個讓大家洗手餵魚的水池(洗掉手上的魚漿,讓池裡的魚吃),水池上還有二個個人鞦韆及大鞦韆(大鞦韆的板子大且長,可同時3-4位小朋友站在上面),小朋友一邊洗手一邊玩水、玩鞦韆,玩得不亦樂乎,很難請他們離開繼續進行下一段活動,就在妙婷老師鄭老師好不容易“清場”後,只剩騏華騏揚在大鞦韆上最裡面要往回走上水池邊岸上,此時看到校長突然發現新大陸-轆轤把(古時候的汲水器),就在我們的對面水池邊,校長就開心的手壓動起來,結果汲水器噴出一股拋物線大水流,直噴向騏華騏揚這邊來,騏華、騏揚、妙婷老師、鄭老師都被噴到水,騏華高興的搶快走上岸邊,直奔向汲水器,老師們也嚇了一大跳直呼“校長!” 不一會兒騏華已在汲水器旁,迫不及待的也不斷的按壓汲水器,使得大水柱不斷的噴向騏揚,騏揚大叫, 校長即請騏華停止, 說“可以了,可以了,不要再壓了!” 但騏華一下子哪停的下來,仍持續壓了好幾下(一邊壓一邊大笑著) ,騏揚濕了, 老師們也濕了, 然後騏揚上了岸也跑到汲水器那裡,也按壓了數下(這時大家都上岸躲開了,所以沒有再噴到人)看著一股股大水柱噴出,也開心的笑。但大家都已集合準備吃午餐了,所以騏揚也就跟著老師離開,不過他還是對剛剛被噴水感到不舒服,就找媽咪哭訴了!

活動結束後,往羅東火車站出發,我是坐在滿在行李的愃羽媽咪車上,原來愃羽媽咪也看到了校長汲水這一幕,直笑著說,“哈!哈!校長真是童心未泯啊!!!”我也跟著笑說,對啊!我們的衣服都濕了!笑著,笑著,思考著“童心未泯”4個字,然後我腦裡又出現了一個畫面,那是像剛才校長汲水時,那同樣笑容的畫面……。

我剛到昶心的第一個學期,也是舊教室的最後一個學期,那時我常在教室內聞到一股焦糖香甜味,原來是小朋友在做糖結晶的實驗,待搬到新教室後我仍一直被這股味道吸引著,因為它勾起了我童年時在戲棚下煮糖餅的快樂童年記憶,後來又和小朋友聊起糖餅時,小朋友說"有啊!之前Vickie也帶我們做過,但沒有成功!我心想原來老師也帶同學們做過啊!後來小朋友說”我們再來煮煮看好不好?“於是,我們決定再試試看!

之後,在每日午餐準備完畢的空餘時間(約11:40-12:00)就試做糖餅。第一,先是湯勺的大小,教室有舀湯的大湯勺,及舀菜用的小湯勺,一個太大(攪拌時不易掌控) ,一個太小(糖餅膨起不夠,影響口感) ,於是我帶來了一個居中尺寸的湯勺。第二試做加小蘇打粉(有2種)、酵母粉、泡打粉,待確定是加泡打粉後,再試每次煮的糖量,及加泡打粉的量,來調整到加最少的泡打粉量即可讓糖餅膨起製作成功。第三是在每一次煮的過程中,觀察糖水煮勻後起的泡泡及濃度,抓到湯勺可離火、加泡打粉攪拌的時間點、之後,攪拌多久需停,讓糖餅自然膨起成形。最後如何讓糖餅成功脫離湯勺,成為一塊完整圓形膨膨的糖餅。第四製作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項。

剛開始製作糖餅時,我直接將湯勺到敲桌面,使糖餅脫離,糖餅則會碎裂,於是我一直回想,到底少了甚麼步驟,因為記得小時候,我都拿著整個完整的糖餅,滿足的吃著,糖餅並不會碎裂啊!然後我用現在成人的烹煮食物的方向思考,突然想到,只要把湯勺在回火上烤個幾秒後,待糖餅底部稍溶,即可脫離湯勺,可輕易完整倒扣在桌上、紙上!這個思考連接到小時候的記憶,讓我有如坐著小叮噹的時光機,穿越時光隧道回到童年,倒扣糖餅的那一霎那!那個感覺真得很難用言語形容,就如同我已變成戲棚下的那個小女孩,努力、專注的煮著糖餅,最後滿足、快樂的享受糖餅的甜蜜滋味:還有就是完成了我從小到大一直想要做、而一直都未完成的一件事。

歌仔戲是年節活動會有的表演,年節慶典一結束,戲沒了,糖餅攤販也沒了。那時小學ㄧ、二年級的我,就自己在家裡煮了起來,不過年紀小,只知道要加某種粉,但不知是什麼粉,就土法煉鋼直接煮了。但一直攪拌、一直攪拌就是膨不起來。那時家中用的是一種塑膠長筷,我拿了它拼命的努力的攪,好像只要用力,糖餅就會膨似的。結果因為塑膠受熱變軟,我又太用力了,筷子應聲斷裂,再彈回黏在我手指上,糖水也噴濺在攪拌的右手手指上,接著因為太燙,我反射動作的甩掉筷子,現在回想起來,已不記得當時有多痛,但四根手指紅腫、起水泡,還有抹滿紅藥水包紮的那一幕,仍是記憶猶新。最後,就在右手中指上留下了一道疤痕,即筷子黏上去那一刻留下的燙傷疤痕。

從受傷之後,我就沒有再煮過糖餅,但長大後我惦記著的,是我未將糖餅煮成功這件事。所以在昶心我完成了成功煮糖餅這件事,對於已屆中年的我,能夠找回兒時記憶,再次沉浸在兒時的那份童心,感覺真得非常奇妙!!!後來也為了呼應生命故事分享,我請女兒幫忙畫出了我的糖餅故事,也和小朋友分享!心裡真得非常感謝昶心的同學們,幫我找回了童年記憶的斷層,又一起共同完成了我三十幾年前未能完成的事,那感覺真得很奇妙!很奇妙!是高興的、快樂的、滿足的!還有重新回到那個吃糖餅、煮糖餅的小女孩的那份童心,又經歷了一次小學一、二年級的童年時光似的,我想只要是年屆中年、老年的成人們,一定了解我的感受,因為我們常常會憶起童年的生活片段,童年的某個味道、童年的某個人、事、物、環境,但現在環境變太多了,物換星移後也只能在回憶中去找尋、去回味,感謝昶心這群小天使們,讓時光倒轉,也讓我又擁有了一次童年時光!!!

P.S 每天試做糖餅後,我會將糖餅剝成小塊,在放學前跟小朋友分享,每個小朋友只能吃一小塊(約1x1cm大小,因為泡打粉不宜多吃)。後來家長反應怕孩子吃太多糖了,所以就停止了煮糖餅的活動(我知道糖、泡打粉對孩子並不好,因為在我前一份工作,任職七年的園所,是完全禁止給孩子糖果、餅乾的,並且也要求所有家長老師配合,不給糖果、餅乾。)

應該是在4月份的某一天下午3:00-4:00左右(因為是收垃圾的時間,又是親師會前。)我在廚房,這時收垃圾的叔叔推著推車收集垃圾,停在教室後巷,忽然,聽到小朋友叫著說:”抓到老鼠了。“(這個時間,孩子的課程也結束了,準備做點心及打掃,所以孩子們都在教室內),校長也在辦公室,之後,經過小朋友"廣播",班上有一半的同學都跑到木工教室及後巷來看老鼠。”老鼠籠裡有一隻大老鼠跟一隻小老鼠“,在廚房的我也探頭看去,正好看到校長拿放置在飲水機上的教室用馬克杯盛裝水。之後,就聽到小朋友又一陣喧嘩,”啊!牠一直動吔!“,”啊!好可憐哦!“,”老鼠被燙死了“,”牠還在動“。我一轉頭又看到校長再裝一杯熱水,我皺著眉頭搖搖頭,對校長說,”校長不要啦!“校長微笑著說:”以前,小時候我們都是這樣消滅老鼠的!“然後校長就拿著水往後巷走去了。校長這個微笑的笑容是什麼意思呢?!好奈人尋味啊!因為我覺得這樣燙老鼠還是不妥啦!之後,有位哥哥高興的、好玩的,又拿著杯子再來裝水(在教室內男同學我一律稱呼哥哥,聲明:不是承翰啦!)我就告訴他,這是最後一杯了,不可再裝水了。

最後,老鼠不再動了,有幾個同學(包括男生、女生)覺得老鼠好可憐哦!另幾位同學(也包括男生、女生)覺得好玩!某部份同學則站著看,另某部同學則進教室、不想看,後來我還聽某位小朋友說,倒垃圾的叔叔將老鼠倒出在地面上,然後拿一塊磚塊在老鼠頭部砸了幾下,以確定老鼠已死亡。

隔天,就有家長問老鼠的事。在放學約5點時,我正在教室掃地,一直掃到教室電話前位置,這時子暘媽咪來接子暘,又跟我聊了起來,也表達了她覺得不妥的一些想法,又隔天,早上上課時,我看到校長集合小朋友們在生物區前上課地點,上完課後,便和孩子們討論了老鼠事件!我在廚房並没有聽得很清楚所有內容,但有清楚聽到校長向孩子們道歉,說對不起,嚇到他們了!而且校長說了好幾次,對不起! 

這時,我覺得我越來越尊敬校長了!因為從事幼教工作十數年,萍水相逢無數位老師,校長是第一位讓我看到願意誠懇面對孩子說對不起、抱歉的老師,這使我覺得感動。回到我談到愃羽媽咪說:”校長真是童心未泯啊!!!“,我突然想到校長按壓汲水器時的笑容和拿杯子在飲水機接熱水說話時的笑容,我終於懂了!那都是校長的童心啊!汲水器是校長小時候的水龍頭,而”燙老鼠“也是那個時代的消滅害蟲方法。古時沒有冰箱,沒有密封罐、密封箱,沒有完善的醫療等,想必對偷食及破壞物品、害人生病的老鼠視為頭號害蟲、敵人。但那個童心就像我煮糖餅的滿足,能夠再次回味、經歷的滿足。我想校長在兒童時,也不了解方法適不適合,殘不殘忍,就是一個小男孩童年的”有趣“、”好玩“事件吧!那個笑容就如同我坐了時光基穿越時光隧道的奇妙感覺!

那天校長要消滅老鼠時,是以處理自己的事,在後巷”處理“老鼠,而不是要教孩子要如此做,只是孩子”廣播“出去,一下子就來了許多小朋友,都看這一幕,而讓孩子受驚嚇了!

事後,我也告訴自己,從事教育工作者,更要謹言慎行,注意細節、流程,才不會有所偏頗,遇到”失誤“時,也要誠懇面對,勇敢向孩子說”抱歉,對不起!“,做修護的動作,也謝謝校長免費的為我上了一課喔!

廣告
本篇發表於 老師分享, 教室點滴。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

2 Responses to 鄭老師的分享

  1. janjlsd 說道:

    就是這樣的赤子之心及童心未泯(只是你真的是要知道他的人),校長的高度等同於孩子,所以能以朋友之態包容及接納所有的朋友(孩子).
    難怪我的孩子常說要送 “少校" 甚麼甚麼東西.
    這樣的包容及接納,真是孩子成長最誠墾實在的友誼支持啊!

  2. chengyiwang 說道:

    喜歡柔羽媽媽的那句話:校長的高度等同於孩子,所以能以朋友之態包容及接納所有的朋友(孩子),
    更深深認同~校長是個你真的是要知道他的人……

    哲人Emerson曾說,沒有人能畫出一棵樹
    除非他深入內心,先讓自己成為一棵樹
    透過樹的觀點,看到樹與外在世界的關係
    才能捕捉一棵樹的神韻,而非僅停留於表層形貌

    我想這就是校長對待孩子的精神與態度吧~進入孩子的天性裡!

發表迴響

Please log in using one of these methods to post your comment: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