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ia Montessori 簡介

蒙特梭利教育的發展始於二十世紀初葉,迄今約已超過百年。其創始人為義大利的第一位女醫生、瑪利亞‧蒙特梭利(Maria  Montessori)。在她從事兒童精神科臨床治療的數年間,發現「教育」比醫療處置更能啟發孩子的心智能量;她針對當時封建時代把孩子當作成人的附屬品的觀念,頗感不平;認為孩子受到太多的壓抑與委屈。因此,她以自己曾接受的醫學嚴謹科學訓練的態度,配上年輕生命的熱情,深入地觀察孩子、研究孩子,甚至放棄了她醫師的本業,專心地研發幫助孩子的途徑,申張兒童的人權。在1901年至1902年擔任義大利國立啟智學校長的兩年期間,她身先士卒與老師們一同擔任教學與研究工作,並多方搜集當時法國知名的兩位醫生伊塔(曾經教養法國亞唯農的狼童)、塞根的研究文獻、設法仿製或改良他們曾經使用的教具,至終幫助那些發展遲緩的孩子通過義大利的小學會考,而普通正常學校的孩子卻未必全部通過會考。這一鳴驚人的成就在當時的義大利曾造成十分轟動的新聞。

為解決心中的疑問「為什麼正常學校的孩子不喜歡上學?」她決定辭去啟智學校校長的工作,更深入研究人類學、哲學、心理學、以及教育學,五年後在羅馬的貧民窟成立了兒童之家,對正常兒童進行教育的實驗。半年至一年之後,那群髒得像小乞丐的野孩子完全脫胎換骨,變成清潔有禮、應對得體、熱衷學習的小天使,又第二次震驚了義大利的社會,並且連全歐洲都轟動。當時駐義大利的阿根廷大使原先不屑一顧,懷疑新聞記者言過其實,決定微服私訪「兒童之家」;最終的結果是發現:「即使老師不在教室,孩子也自動自發地學習」令他瞠目結舌,衷心佩服。

自此歐洲各國,甚至英倫三島、大西洋彼岸的美洲各國都陸續派人來研習、取經。經過一期一期的師資培訓後,蒙特梭利兒童之家模式的學校在歐洲各國遍地開花,在美國也代表先進的潮流。經過兩次歐戰的考驗, 蒙特梭利教育的發展雖受到一些挫折,但仍屹立不搖,藉國際蒙特梭利協會(AMI)的推廣,在世界主要城市設立教師訓練中心,即使在1952年蒙特梭利女士過世後,以忠於瑪利亞‧蒙特梭利原始的精神與原則,繼續推廣蒙氏教育,蒙氏幼稚園、托兒所與小學的設立方興未艾;甚至更肩負起世界和平的責任與使命,深信解放孩子的心靈,會給世界帶來更美好的明天。

在二次大戰以前,蒙特梭利教育主要是針對三至六歲的孩子;以學前教育為主,在二次大戰中,瑪利亞‧蒙特梭利與她兒子馬里歐(Mario Montessori)流亡印度其間,逐漸感受到小學生甚至青少年的需要,因此開始規劃、研發小學與中學課程,她在兒子馬利歐的協助下,主導了16個梯次被稱為印度蒙特梭利訓練課程,這些課程為印度的蒙特梭利活動鋪設了堅固的基礎。在那裡她並發展出宇宙教育的原則和地球兒童計畫。戰後,蒙特梭利仍在世界各地宣揚她的教育理念並在荷蘭開始設立小學與中學,1949年再次回印度召開國際研討會時,當地的士紳並與她一同規劃設立大學的可能性。蒙特梭利女士曾三次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提名。

過世前蒙特梭利在荷蘭的阿姆斯特丹康寧吉尼衛格路161號度過最後的歲月,該處現在成為蒙特梭利紀念館和國際蒙特梭利協會總部(AMI),今日在荷蘭她仍被奉為蒙特梭利國際協會的主席。1952年5月6日她在拜訪朋友時在荷蘭過世 ,正如她的遺言「人生旅行的終點就是她的安眠處」,蒙特梭利被安葬在諾德惠克的天主教墓地,她的墓誌銘以義大利文刻著『我祈禱我心愛的孩子們,所有人都能與我共同建造人類世界的和平』。蒙特梭利的貢獻,不只侷限於她所出生的義大利,她對人類全體有著革命性的影響,她是兒童人權的捍衛者。

廣告

發表迴響

Please log in using one of these methods to post your comment: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